产学研融合筑牢强农根基
【资料图】
日前,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联盟和肉类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此举意味着我国推动农业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步伐加快。202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较2021年提高1.4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的一步。60家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逐步形成了农业科技资源共享“一盘棋”,集成解决问题“一体化”,农科教紧密结合“一条龙”的产学研发展新格局。
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事关农业强国根基。我国农业面临的新形势、新需求和新任务,要求将发展动力转至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符合国情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农业技术上的整体突破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然而,传统条块分割的科研体系、单兵作战的科研组织方式和单项技术的突破与应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无法满足我国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2014年12月份,由原农业部主导、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组织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涉农高校共同成立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是当前优化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举措。
创新联盟作为农业科研组织方式的重要探索,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日益显现。其构建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初步明确了在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中,科研院所聚焦基础知识创新、高校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企业贯通技术创新各环节的主体功能。不过,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产学研结合组织形式松散、合作过程缺乏利益和信用保障机制、技术创新成果商业化的渠道还不畅通等,亟需产学研之间建立长期、持续和稳定的合作关系。
要促进产学研之间在产业技术创新层面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作关系,解决信用和利益保障问题;通过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的合作关系的建立,打通技术创新成果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渠道,以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实践证明,在发展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企—科”联盟可通过市场机制重新整合科技资源,转变为科技创新实体。应及时出台配套政策,加快一体化新型农业科研组织培育,优化实质性联盟,通过对优势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有效组合,打造具有原创性和国际竞争力,并能够引领国家农业产业技术创新的联合开发体。(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詹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