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技大力量 中国“智造”企业焕发活力
中新网3月14日电 据日本《东方新报》报道,近年来,强化创新驱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也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大方向。在转型之路上,众多企业积极探索,争相跨入智能化、数字化的新竞赛,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用技术创新编织起中国“智造”之网,为经济发展“赋能”。
智能马桶成“健康晴雨表”
“黑科技”应用于现实生活
一个智能马桶能做什么?“它可以检测尿液,监测近30项人体生理指标,助力早期疾控预防,做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一家中国创新型医疗科技公司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据悉,这款中国“智造”的健康检测智能马桶历经了2000多天的研发测试,获得42项国家专利,涉及电化学传感器、集液器、液体分析等众多领域,其研发制造商几何科技也被评为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几何科技总裁张凯传介绍:“自去年8月产品首发,我们收到了来自多个国家的经销商邀约和个人客户订单。全球知名的科普频道Discovery(探索)也对我们的技术和产品给予关注,我们邀约完成了《洞察生命密码》节目的制作。”据悉,这款健康检测智能马桶将“出海”日本。
企业的创新,离不开社会需求。谈到做这款产品的初衷,张凯传引用了一组数据——近年,中国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为51.5%和46.1%,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也仍处于较低水平。而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剧,此类健康风险对人们的威胁还会愈发增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日常尿液检测,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提供数字化的服务,助力健康检测的日常化、无创化。
“黑科技”应用于现实生活,靠的是源源不断的技术突破。张凯传表示:“多学科交汇的技术融合地带,是下一代创新产品问世所在。小科技,大力量,希望把这些‘黑科技’搬到生活场景中,让更多人享受创新‘智造’带来的便利。”
机器人会“沏茶” 美食“从天而降”
创新发展“红利”普惠中国市场
像几何科技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在中国还有很多。“小”到家居、交通工具,“大”到物流基地、能源材料,处处体现着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北京冬奥会上,“会沏茶”的机器人、“会按摩”的智能床、“从天而降”的美食餐饮,让外国运动员和外国记者赞不绝口的冬奥“黑科技”,是中国企业迈向创新的集中体现。10分钟就可以加满氢、加一次氢可行驶630公里、可零下30℃低温启动……700余辆“氢”起航的大巴车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开启“绿色冬奥”之旅,更展示出“中国智造”开拓新兴领域市场的决心。
在河北保定七一路,以往市民上下班通行总需要堵上5、6个红绿灯。在使用了百度Apollo联合保定交警部署的百度AI智能信控系统后,保定多条主干道形成了一条“绿波带”,车辆能够一口气通过12个红绿灯路口,市民通行时间平均缩短了20%。
在南京滨江全球5G智能制造基地,全自动数字孪生装配线上,每个工位的传感器实时进行数据采集,加载了电信5G模组的“小兴号”自动引导小车AGV,穿梭于备料区、生产线、线边仓等区域进行自动化配送。
创新发展“红利”,普惠中国市场。近日发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高水位”增长,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量快速提升,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新兴企业快速发展
产品“软硬件结合”
在今年的中国全国两会上,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工业创新,也是代表委员特别关注的话题。有代表委员表示,早期中国产品是以性价比取胜,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制造因为先进技术、创新发展站稳脚跟,甚至走俏海外,展现出全新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快速成长的背后,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当前中国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效应叠加,灵活精准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持续优化企业创新环境,激发了企业创新发展活力,让市场主体轻装前行。
下一步,如何提升制造发展水平?在张凯传看来,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在于制造能力,在于企业的“产品能力”,但如果未来不能把产品整合到服务里,实现强大的服务提供能力,中国制造的发展就会遇到阻碍。“用户的实际需要是服务,而不是一个个产品。我们一直注重服务,坚持‘软硬件结合’的路线。”
不论是龙头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中,强化创新驱动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消费不断升级、政策持续支持的背景下,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发展成长性强、代表未来方向的新兴企业力量正快速发展,焕发活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