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酒、等级茶,商品等级不能总让商家自说自话
据新华网报道,由于长期以来白酒行业缺乏相关标准,一些企业的年份酒产品存在标注模糊、随意标注等乱象。不少都是用存放一两年的基酒加入少量的年份原酒勾调,但标注的却是时间最长的原酒年份。随着行业加速推动相关年份酒标准落地及监管部门出台白酒生产细则,年份酒标注规范有望迎来新的升级。
不仅仅是年份酒,市面上还有不少行业的商品和服务质量等级都存在商家自说自话的情况,比如,有些所谓“特级”“一级”茶叶是商家自己标的;家政公司里,金牌月嫂、星级月嫂等,让人不好判断到底谁等级更高……
之所以会出现此类现象,一方面是标准问题——有的是缺乏统一的等级评定标准,有的是标准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有的虽有标准但不具强制性,这给了一些商家可乘之机;另一方面是信息不对称——这些行业往往属于经济社会的细分领域,且有一定的专业性,多数消费者对此有认知、辨别方面的“门槛”。
商家自我评定商品和服务质量等级,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消费者在购物或选择服务时,更便捷地根据自我需求作出判断,但是如果商家长期自说自话又缺乏有效监管,则容易导致其把商品和服务质量等级当作一种营销噱头和逐利手段,进而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比如,此前北京消协的一份调查显示,市场上有将近四分之一的茶叶样品虚标等级,而不同等级的茶叶之间的价格可能每公斤相差千元。
如果虚标商品和服务质量等级引发的乱象得不到有效遏制,那么消费者便可能长期处于雾里看花、晕头转向的状态,进而对相关商家、行业产生信任危机。而商家各自为战,关起门来在小圈子里进行商品和服务质量等级评定,评定结果互不承认,也会阻碍竞争力的提升和整个行业做大做强。
要破解这一商家自说自话的问题,当务之急是由主管部门牵头,行业协会、企业参与,为相关服务、所涉商品建立相对统一的等级评定标准,保障标准和评定结果的稳定性、严肃性、权威性。同时,推动标准切实落地并向社会公布,方便消费者监督。此外,应建立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检测机构等多方协作的监管体系,加强对标准执行的监管力度。
时下,白酒行业正在走这样的路。《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于2019年颁布实施,《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征求意见稿)》于2021年公布,其中都对白酒年份标准有明确且相对细致的规定。若年份酒可以借此从“谜”变成“真”,那么这样的路径不妨推广到其他行业。
商品或服务需要质量等级评定,但是不能总让商家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也不能总让消费者糊里糊涂地做选择。应该意识到,制定相关标准是保障产品质量不掉线,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等权益的前提和基础,有些标准还是一个行业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标准清晰、透明,能有效提升相关企业及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也是行业做强、做大、做专的重要路径之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