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银发经济”:前景广阔,需创新服务模式

中国新闻网 2021-12-30 06:17:40

中新财经12月29日电 (记者 张尼 张旭)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4亿。据预测,“十四五”时期,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这产生了庞大的消费需求,也让“银发经济”有了广阔前景。

中新社记者田雨昊摄">

中新财经2021年会圆桌对话现场。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29日,在中新财经2021年会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的大健康经济”的圆桌对话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杜鹏,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中国社科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当代中国出版社副社长陈秋霖一起展开讨论。

徐洪才表示,我国消费形势出现了深刻变化。从宏观上讲,我国人均GDP去年超过1.1万美元,今年有望超过1.2万美元。基本的日常物质消费可以得到满足,下一步就是改善性的、升级型的消费需求在上升。

“我们需要通过政策的创新,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引导资源流向升级性的、改善性的、消费结构调整的领域,特别是大健康。”徐洪才说。

在他看来,未来几年,“60后”人口加快退休,我国处于从老龄化社会转向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前夜。未来的健康需求、养老需求扑面而来,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该如何应对挑战?徐洪才认为,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供给方面,需要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为老年人提供保障。从规划层面上讲,社区养老,还有专业性的养老机构,多层次的养老体系的发展要多头并进。

“现在鼓励大家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但是配套的服务还跟不上,所以这些硬件和软件需要进一步更新升级。‘十四五’规划也提到,重心要下沉,特别是县域经济、下沉市场的公共服务,像医疗卫生,还有社区体育设施也要更新升级。”

“另一方面,市场的力量要发挥更大作用。”徐洪才称,现在有一些保险公司,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在养老地产方面投入了很多,但是还不够,一是规模上不够,二是硬件软件还有待改进。因此未来要通过政策的引领、规划的引领,引导社会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到相关的产业里面。

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10月14日至10月底,首届银发购物节在天津举办。 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杜鹏分析称,养老产业要把握结构变化,抓住机遇发展。

“我们现在面对的老人,特别是从明年开始是1962年以后出生的,新的老年人里面不但是60-69岁的低龄老人占多数,同时他们的健康状况、教育程度也在发生迅速变化。”杜鹏强调,要认识到这样一种结构的变化,而不仅仅是人数的增长。谁能抓住现在健康的、低龄的老年人,谁才有发展。

杜鹏表示,养老不仅是把失能的老人照顾好,失能的这部分老人在全国只占到17%左右,83%以上都是健康的老人。这些老人大量的养老需求是在社区里,要考虑到这部分人养老的需求如何满足。

“比如现在很多低龄老人要出去旅游、要养生,你可以看到,互联网上看不到有面向他们的怎么去订房、哪里可以停车、周围有什么样的资源。”在杜鹏看来,要明确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同时要将供需对接起来。同时,企业应该最关注人们愿意在哪里养老,资源要向家庭、向老人身边下沉,这样的企业才最有发展。

陈秋霖指出,要想把握“银发经济”带来的机遇,创新是关键。

在他看来,创新就是满足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而老年人还有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原因可能在于创新的人没有真正体验过老年人的生活。

“市面上提供的很多养老产品都不是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我们家也有老年人,他说,他想要的东西都找不到。但是看日本、德国的话,有很多针对老年人特性的产品,说明未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陈秋霖认为,还有很多服务模式没有被开发出来。比如遗嘱管理、帮老年人处理遗物,等等。“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可以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期待通过‘银发经济’的创新,去推动老年消费。”(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