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未来30年的关键是什么?林毅夫这样说

中国经济网 2021-12-23 10:44:30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3日讯(记者 马常艳)“如果中国人均GDP增速每年比美国只高1个百分点,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的50%还要等70年,所以中国应该发展快一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近日在北大国发院第六届国家发展论坛上这样说。

林毅夫认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了让世界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到新的稳定格局,发展尤其是保持较快速度发展是第一要务,要充分利用中国在本阶段拥有的发展潜力。

他分析,目前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但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人均GDP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左右,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只有四分之一左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均GDP至少要达到美国的50%。

在林毅夫看来,要从“四分之一”变成“50%”,唯一的办法就是中国发展速度要比美国快。

那么,中国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何时能达到美国的50%?根据林毅夫的计算,如果中国人均GDP增速每年比美国高2.5个百分点,那么到2050年大概就可以达到美国的50%;如果高1.5个百分点,那么要等到2070年;如果只高1个百分点,那么还要等到2090年。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就不得不加快发展。

林毅夫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说,构建新发展格局有两个内涵: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二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提高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决定因素有两个,即经济体量和服务业占比的提高。现代制造业的规模经济很大,经济体量越大国内循环比重就会越高;同时,服务业占比越高也会使得国内循环比重加大。要扩大经济体量与提高服务业占比,就必须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提高收入水平,归根结底要发展经济。

林毅夫认为,发展快的同时,还要保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来发展,其中创新是基础。中国在创新领域有很大潜力。目前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劳动生产率和产业、技术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代表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上还有相当大的“后来者优势”。

他说,我国在2019年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达到美国的22.6%,与德国在1946年、日本在1956年、韩国在1985年时和美国的差距处于同一水平,此后16年这三个国家利用与美国的差距所具有的“后来者优势”,保持了年均9.4%、9.6%和9.0%的增长,扣除人口增长,由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所带来的增长则分别达到8.6%、8.6%和8.1%的年均增长,即使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不增长,在2035年之前单纯依靠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具有保持8%的增长潜力。

“中国在未来发展中会面临不少问题,但绝不能因为有问题就放慢速度。”林毅夫强调,从各国历史经验来看,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发展问题,发展快时有问题,发展慢时问题通常会更多、更难解决,但只有发展快的时候才可能创造更多资源、更具信心地解决问题。

返回顶部